今年以来,乾安县公安局坚持未雨绸缪,提前预防,不断加大风险预警、源头预防和应急处置的力度,进一步做好矛盾纠纷防范化解,确保辖区社会大局持续安全稳定。
“三网融合”把好源头管控关
一是织密“排查网”,做到早发现。坚持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与公安基础工作紧密结合,组织民辅警充分利用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防范电信诈骗宣传等时机,深入社区、学校、企业、村屯等场所部位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切实把隐患排查在前面,把矛盾纠纷发现在“苗头”阶段。二是畅通“信息网”,做到早介入。紧盯节假日等重要节点,聚焦极易产生矛盾纠纷风险隐患的领域、群体和人员,充分发挥警务室民辅警、网格警务助理的职能作用,广泛收集经济纠纷、劳资纠纷、退役安置、校园管理、涉农涉企等矛盾纠纷,及时有效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构建“警民微信群”,全面及时掌握各类不稳定、不和谐因素,确保尽早介入开展化解,避免矛盾升级、事态激化。三是细分“法制网”,做到早处置。从民警接处警、走访摸排、执勤巡逻等环节入手,严格按照现场执法标准规范执法,避免将小矛盾、小纠纷拖至调解环节;对现场难以调处的,实施精准分类,按照性质、轻重缓急建立台账,分类引流,责任到人,确保调处到位。


“三联举措”构建调解共同体
一是部门联动化解。主动联合司法、信访等相关职能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引发谁负责”原则,畅通矛盾纠纷引导和移交渠道,引导群众通过法律途径维权,避免矛盾激化,有效减少缠访、闹访等违法行为,严防“小事拖大”。 二是警民联动化解。积极动员社区、村屯的工作人员、辖区老党员和老干部作为矛盾纠纷化解的重要组成人员充实到矛盾纠纷化解队伍中,利用他们在当地群众中的信任度,对普通的家庭矛盾纠纷、邻里纠纷进行调解,实现初步化解矛盾纠纷。三是多方联动化解。组织派出所联合司法所,开展矛盾纠纷联调工作,切实将各类矛盾纠纷由移、堵、推变为接、疏、让,努力消除苗头隐患。根据各类矛盾纠纷可能引发的事件特点,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处置原则、处置力量、职责任务和处置程序,坚决防止事态扩大蔓延。


“三大机制”提升群众满意度
一是健全分类研判机制。对矛盾纠纷数据进行全面梳理汇总,根据矛盾纠纷类型、涉及人员类型、矛盾纠纷风险程度分别进行风险评估。对于复杂、疑难的矛盾纠纷,积极联合相关部门进行化解,真正做到动态掌控、全面稳控,确保底数清,情况明,赢得化解矛盾纠纷主动权。二是完善诉求办理机制。充分利用“警民微信群”,让群众可以多层次、多途径、多形式表达民意、反映需求,确保线上线下实时沟通,进一步密切警民联系。三是建立全程回访机制。对重大敏感矛盾纠纷,组织民辅警实地走访当事人及周边群众,及时跟进疏导,防止产生新的矛盾;对成因简单、事实清楚的简单矛盾纠纷,通过电话回访、网格警务助理反馈等形式掌握矛盾双方动态。真正实现双向交流,积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免责声明:本中心账号发布的文字及图片除部分原创外其余摘自网络,其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若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将妥善处理。 0438-5175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