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宣讲送到田间地头,文明新风吹遍各个村镇,志愿服务活跃大街小巷……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为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坚强阵地。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文明实践浸润人心,志愿服务蔚然成风,乾安大地遍开文明之花。
乾安县坚持把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强化政治担当,深入探索实践,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突出成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思想保证、注入精神动力。

铺开“矩阵” 盘活资源搭平台
秉承着“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理念,按照点、线、面立体化布局、整体化推进,构建3级组织架构(“3”即县上设实践中心,乡、镇和街道设实践所,村和社区设实践站),实现组织全覆盖。目前,已建成1个实践中心、17个实践所、185个实践站,均达到“五有”标准。同时,将现有各类资源纳入乾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统筹使用,协同运行。整合科技馆、图书馆、规划馆等资源,打造科学普及、理论宣讲、城市发展等教育实践基地。定期深入村镇开展理论宣讲、文艺演出、医疗义诊等志愿服务活动。年初以来,公益宣讲团在乾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多个场地开展了18场次“百姓名嘴”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活动。今年春节期间,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分别开展了各具特色的迎新春文艺演出活动:乾安县大遐畜牧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举办了文化进万家活动暨迎新春企业年会;所字镇令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了“新春惠民乐万家”迎新春文艺演出活动,与辖区居民共同迎春节。

精心“配餐” 服务群众零距离
乾安县县级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总队,下设理论宣讲、文化文艺、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服务等多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充分发挥机关党员干部专业能力较强优势。各乡镇(场)、街道,社区(村)结合实际组建“N”支专业志愿服务分队,每支分队有明确的服务项目、服务对象,各实践所、站根据当地群众需求挖掘本地志愿服务资源,对接群众需求,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网络。认真落实“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接单”机制,广泛收集群众“微心愿”,实现群众“按需点菜”与志愿者“服务上门”有机统一。开展“微爱千家”产业帮扶行动,推行“菜单式产业、订单式项目”产业帮扶模式,为困难户提供产业菜单200余个,主要发展小米、糯玉米、美葵、香瓜以及养鸡、养鹅、养羊、养猪等种植、养殖产业。积极探索“小庭院经济+市场”志愿服务项目,由志愿服务联合会将困难户庭院作物分类采摘,统购统销。围绕教育引导群众、丰富文化生活、推进移风易俗、助推产业发展。组织志愿者结对联系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特殊家庭等群体,常态化、精准化开展“点对点”志愿服务活动,帮助他们解决生活生产中遇到的困难,让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社会的温情。今年4月,开展了“圆梦微心愿”爱心志愿服务行动,和137名困难儿童进行了圆梦对接,为他们送去了新书包、衣服、课外书、学习用品等心愿物品。

打造“亮点” 示范引领树新风
乾安县以德治为先导,以诚信为切入点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开展“好人选树”、文明创建等活动,设立“村民积分超市”,围绕农村重点工作和群众生产生活,细化争创标准和积分兑换办法,用“小积分”汇聚乡风“大文明”,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开展志愿者培训、项目孵化、经验推广等工作,帮助志愿者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化、品牌化发展,形成了“日行一善·微爱乾行”“赓续红色血脉·志愿服务进基层”等一批特色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其中,“赓续红色血脉·志愿服务进基层”主题文明实践活动已连续开展3季,共组织各志愿服务团队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40余场次,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抓住“关键” 移风易俗改陋习
乾安县以“反对高价彩礼,倡导婚嫁新风”为主题,开展发出一份倡议书、签订一份承诺书、选树一批好典型“三个一”活动,利用传统节日进行深入宣传,指导各村把反对高价彩礼、大操大办、攀比炫富、封建迷信等内容修订进村规民约,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严格执行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婚丧事宜报备制度,充分发挥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先进典型示范带头作用。在各行政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发挥群众自治组织的教化约束作用,积极引导村民自觉遵守。
放眼乾安大地,城乡面貌焕发生机,志愿服务精彩纷呈,身边好人层出不穷,正能量不断汇聚,全县上下正在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奋力谱写华彩文明乐章,为新时代乾安追赶超越提供思想保证、道德支撑和精神力量。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ZcNLf-Vdfej_k0sGGV6M0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