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安广播电视台
  • 客户端下载

【乾安文史】挖壕排水救村民

时间:2024-05-28 11:32:52 来源:乾安县融媒体中心

分享到:

尊重历史/记载历史/再现历史/宣传历史

事情发生在鳞字九区,双夜村西夜字井。九区当时有行政村12 个,分别为:双夜村、潜字村、光果村、唐字村、陶字 村、民字村、为结村、珠淡村、称字村、鳞字村、翔字村、龙字村。

当时的双夜村西夜字井居住着百来户人家,那是在1953年7月份,一场大狂风暴雨几乎把整个村庄吞没了。

村西面有一座不算太高的山,人称为西坨山。山虽然不怎么高,但站在山顶上可以俯视村内一切。北面地势高一些,经过1里多地是个大洼甸子,人称北甸子。

村中有三趟房子,在后边两趟房子前边是一条大宽道,道的前边还有一趟房子,另有碾磨房和大门等。在后两趟房子中间有一条南北通向不到2尺深的排水沟,可以把村中雨水排到村后人们多年脱坯和沤麻形成的大坑中。

村中宅址设置比较讲究,西、北靠山,东、南向阳,地势平坦,距县城还不远,是个居住生活的好地方。可是,就在平安生活中,突如其来的一场倾盆暴雨灌满了西夜字井小村子,中间那趟房子都被水泡上了不说,有的屋内还进了很多水。正街道由于年久马踏车轧,低洼水已达1米多深。那时家家都是干打垒的土房子,能架住雨水这么泡吗?全村老少都非常焦急和发愁,这时候,村党支部书记王玉和樊玉林从霜字井赶来,看到水势后马上到鳞字九区政府汇报。区委书记于连和,区长陈生赶忙骑马到现场察看灾情,然后立即召开区委会议,区干部会议,分头到各村通知。那时根本没有电话,有事或召开会议由通信员骑马通知。

通知要求:每村出强壮劳动力150人,自带工具,自己解决吃喝。7月10日早4时到西夜字井报到,不得迟误,并向乾安县委、县政府报告。接着由县政府派出测量技术员李金业等人测量分段,各村都由党支部书记或村长带队,必须在一天内完成。经测量,最高处有1丈多,必须得挖一条上宽2.3 米,底宽1.3米,深4米的马槽型排水壕。雨水从屯子后向东开沟到赶放牲畜的大宽道,再向北引入北甸子。

当现场人员都集中起来时,区里书记于连和作了简短的动员讲话,他说:“各村的乡亲们,咱们今天集中到这里来,就是为了西夜字井村民百姓。让大家辛苦了,在这样的天气里,要完成这样的艰难任务,一定注意安全。我们这次任务,不仅体现出政府关心民众,而且也表现出我们兄弟之间团结友爱的精神力量。我代表鳞字九区党委和政府及西夜字井的全体村民,谢谢各村前来支援的队员们!”几句动人心弦的话语,为支援大队的队员们增添了极大的鼓舞力量。

破开地表第一层土后,只见一排人长蛇阵般的排开。捅锹挥舞,土块翻飞。

西夜字井的村民为了对支援队员表达深深谢意,都纷纷烧开水晾凉后供大家伙儿饮用。而支援队员们双手接过水碗都是一饮而尽,舍不出用手背擦一下湿漉漉嘴巴的工夫,猫下腰又继续挥汗如雨地干起来。经过一整天的艰苦奋战,在人们干劲冲天的情形中,终于挖出了一条长长的深壕,把屯中积水都排放到北甸子,解救了村民。

当排水任务顺利完成后,在村民欢送各村支援队伍时,情不自禁地高唱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当时有人现编一首顺口溜称赞——

政府动员发号召,支援队员来挖壕。

顺利把水排出去,凯旋回归歌声高。


文字来源:乾安县政协文史委

播音:梁煦仝

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制作:范佳玉

编审:侯艳玉

终审:金福才 林寒冬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