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太有感触了,这些老物件,能在这里见到真是不容易,这个展示馆承载了很多人的记忆。”连日来,在乾安县所字镇“灵丙山民俗文化博物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正组织巾帼志愿者们参观体验传统农耕工具,感受农民劳动的艰辛。

走进该博物馆,一股浓浓的农耕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映入眼帘的是一件件承载着风雨和历史的农具,墙面上挂着数幅展示农耕文化的照片,农民集体辛勤劳动的画面,各种场景活灵活现,令人仿佛回到了过去的时光。
灵丙山民俗文化博物馆坐落于乾安县所字镇,这里是国家级地质文化公园——泥林(又称狼牙坝)的所在地,景区内沟壑纵横,可以看到数以万计泥柱如林,锯齿狼牙,奇峰林立,气势磅礴,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目前该民俗博物馆共占地26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160平方米),内有展品约80余种,1800余件,展品所属时期为民国时期、建国初期、‘文革’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所字镇文化站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老物件携带时间的风华,帮助走进展厅的人们领略耕耘时光,品味视野渐远的农耕文明。


“都是小时候的事情了,不知道怎么收集起来的,居然还能看到那么久以前的老物件。”正在参观的所字村村民于喜华感慨地说,展馆里老照片勾起了她许多小时候的回忆,她一边参观一边同同伴讲述着,“这是翻地用的,先把土壤翻好变松,然后用这个推平就好种地啦…”。
一个展馆,见证一段历史,承载一种文化。博物馆之所以吸引游人接踵而至,归根结底,在于其背后蕴藏着传承千年的农耕文化。“来到这里,仿佛看到了过去的生活,令人感怀,对于现在的小孩子来说,这些东西很稀奇,可以让他们感受我们过去的生活,激励他们珍惜现在拥有的美好生活,很有意义。”所字镇相关负责人说。
接下来,所字镇将进一步通过民俗文化博物馆这一载体,将农耕文化这一特色传统做好推介,让村民来参加活动的时候都能潜移默化地接受并主动做一名传播者,把悠久绵长的农耕文化代代相传。
图文:乾安县所字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