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松嫩平原腹地上,有这样一座县城,它是全国唯一一个把千字文“写”在大地上的城市,与生俱来的弱碱性土地让黄小米成为它闻名全国的农业名片,它就是乾安。

在传统农业时代,很多人对弱碱性土地避之不及,然而,乾安却在这片土地上,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工业发展、项目建设、城乡面貌等社会各领域与农业齐头并进,实现了完美的逆袭。
近年来,乾安县不断加快乡村振兴的脚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扩大水肥一体化、秸秆还田应用面积,全县水肥一体化面积达到20万亩。加大耕地保护力度,新建高标准农田14万亩,保护性耕作160万亩。加快推进吉林西部供水、花敖泡蓄水调蓄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及乾安灌片建设,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及生态修复项目,全年新增耕地3000公顷,增产粮食3600万斤。
下足力气发展种植业的同时,乾安还加大肉牛、肉羊产业培育力度。新建标准化养殖场20个,饲料加工企业2户,牛、羊、猪分别发展到10万头、130万只、30万头,初步形成养殖、屠宰、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畜牧业产业格局。
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冯立国说:“近年来,乾安县农业农村局紧紧围绕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中心,实施了‘四大工程’,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工程、特色农业扩规工程、农产品品牌创建工程,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大力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全力创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加快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大豆科技自强示范县建设,努力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牧业方面,实施牧业强县打造工程。重点发展“两羊一牛”精品牧业产业,启动实施“乾华肉用美利奴羊”育繁推一体化项目。支持“吉乾肉羊”新品种申报,将其打造成我县自主培育的第二个肉羊品种,擦亮乾安“肉羊地理标志”“肉羊特优区”品牌。深化与黑龙江省元盛集团合作,组建了和牛技术推广团队,加大和牛繁育推广力度,年内繁育和牛1000头。”
发展是硬道理,项目是硬支撑。乾安紧紧围绕“五大主导产业”,全力推进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和高新技术领域招商,集中精力引进一批大项目落户乾安。按照“建设一个园区、引进一批企业、带动一个产业”要求,重点围绕园区发展定位引项目、建企业,做大做强以新型加工材料及粮食加工为主攻方向的乾安园区和赞字园区、以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为主攻方向的大遐园区、以化工产业为主攻方向的安字园区。
县发展和改革局项目中心主任穆春辉说:“2022年,我县计划开复工重点项目50个,总投资277.3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59.9亿元。其中新建项目35个,续建项目15个。50个项目中,产业类项目36个,基础设施类项目3个,社会民生类项目7个,生态环保类项目4个。35个新建项目目前已开工19个。15个续建项目已复工11个。预计上半年还可以开复工项目5个。下一步,项目中心将继续跟踪已开复工项目,加快施工进度,形成较大的工作量,同时帮助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对未开工项目,找准原因,帮助项目单位破解难题,促使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近年来,乾安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扩大就业创业。着力提高医疗保障能力,确保城乡居民参保率稳中有升。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努力提高城乡低保、五保供养等社会救助水平,保障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生活。积极推进农村房屋改造改革。统筹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谋划城市供水工程,打造乾西湖饮水供应地,确保饮用水安全。
居民王艳婷说:“我觉得乾安县的交通整治、车辆停放、县城卫生、环境这些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善,从我个人来讲,我是做房产中介这个行业的,我们去政务大厅的时候特别多,政府打造的“一站式”服务,流程上简便,使我们的工作方便了很多。”
走在县城的大街小巷,居民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是乾安各项事业长足发展的具象体现。幸福感,成为茶余饭后提及最多的词汇。走在县域发展的“赶考”之路上,乾安将以更好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全力答好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终审:穆建坤 林寒冬
编审:侯艳玉
编辑:范佳玉
文字:吴桐
图片:乾安县融媒体中心
免责声明:本中心账号发布的文字及图片除部分原创外其余摘自网络,其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若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将妥善处理。0438-5175868